盘古文化文集

学习精典、深入理解、走上捷径

信仰是心灵的寄托道德的依归 (作者:区文伟)

2013-06-08

人类和信仰,可能是被一起创造出来的。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人类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学会利人利物的和平共处的生存方式,最终向着共生共荣的永恒美好的道路前进。

人类在原始的时候,和动物一样,都具有一种紧紧地依靠大自然而生存的能力。但人类优于动物的,是因为人类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可以凭此去不断感悟、体会、思索、辨析人和大自然的奥秘。(如果人能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去进行利人利物又利己的正面活动,就能共同创造善美的文明社会;如果人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思维能力来进行利己害人又害物的负面活动,就会比禽兽更野蛮与血腥,这样的人类社会必然走向罪恶的堕落,直至灭亡。人类的正面行为可称为有道德的行为,或善良美好的行为;人类的负面行为可称为不道德的行为,或野蛮丑恶的行为。在这个地球人类社会里,一直都存在着这两方面的冲突与摇摆。而信仰,往往是促进人类正面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经过愚昧、朦胧阶段的探索,人类的这种特点越来越凸显出来,渐渐创造了彼此可以心领神会地沟通的声音(语言)和符号(图像、文字),拉开了与动物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领悟到:彼此合作,能使力量壮大;顺着人和大自然的态势去生存,质量就会提高。因此,人们利用声音和符号来沟通,主要是为了传递这种信息和信念。

这,就是这个人类创立文化与文明的根源!也是这个人类尊崇信仰的因由。

顺应大自然的态势(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其实就是中国古人提出的“天道”),精诚合作,一起进行利人利物的生存、生活行为,以期获得最好的生命依归。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也是信仰最重要的内涵。

以中国文字的含义来解述——信,是信念、信任、信服、信赖而至信奉的最高层次;仰,是仰望、景仰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人们对某一种事物事理的认识,从接触、了解开始,逐渐发展到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从而产生真诚的信念、信任,乃至信奉和景仰的心意,自觉自愿地按照这种事物事理的指引,刻苦努力地进行高尚的道德修养,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拥有比较善美的心灵素质的人,从而不断实现利人利物又利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这才是信仰的完整含义。

当真正完整地认识了信仰的内容后,就会清晰地知道信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心灵(或称精神)的寄托和道德的依归!如果想更精炼一些,可说“信仰是道德的依归!”因为“道德的依归”实质上已包含了“心灵的寄托”这个内容。

因此,可以说如果缺乏道德的依归,不能称之为信仰!顶多只能称作“迷信”或“信赖”而已。

时下,不少人所谓信仰宗教或信仰神佛的庸俗表现,实际上还达不到道德依归的表现。所以,严格地说,他们并未达到信仰的程度!并没有名符其实的信仰。

据我细心的观察和了解,各种宗教的真诚信仰者都有一种性质相同的表现——会常常向自己所信仰的神明作真诚的忏悔、反省自己平时丑恶的思想与行为(不道德的行为),以期得到神灵的宽恕、原谅及指引,从而鞭策自己日后不断改正和完善。因为有了道德的依归,这些人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止的表现上,都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比较好的道德修养。我认为,必须具备了这样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者。我们应该学会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各种宗教信仰的内涵。

我们这个人类的祖先,无论哪个部落、哪个种族,从稍有文化元素的时候开始,就纷纷找出彼此都能接受并确认的、能代表大家的共同意向和道德依归的行为准则的某种事物事理作为崇拜与信仰的对象。于是就出现了人类早期的种种自然图腾崇拜。

随着人类文化元素的丰富,对人生和宇宙种种事物的规律、规则的认识的深刻,人们把代表宇宙最高层次的真知真理的“东西”描画成神灵。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种种对神灵的信仰或宗教信仰了。

在中国辉煌灿烂的古文化里,也有过这样的历程。

但,在中国悠久的古代文明里,中国人的信仰,主要是着重于对代表了天地万物最高境界的道理和道德(“天道”)的尊崇!《易经》和《道德经》的论述,就是最经典的体现。

故此,后来当出现宗教信仰时(如中国人创立的道教,及引入的佛教、回教、基督教等),中国人的信仰仍然是以尊崇最高的道理、道德观念为前提。于是,把种种宗教都改造成更具兼容性的宗教。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实际上并没有界限分明的宗教信仰!因此,宗教冲突事件也就比较少了。

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在漫长的岁月里,更是着重于对道德、道义的信仰,而不注重宗教的信仰形式。除了在心中虔诚地相信神灵具有对人类实施“善恶报应”的最高能力,所以要真诚地敬神拜佛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主要的信仰内容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然未报,时辰未到。”“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知足常乐。”“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盗亦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切实可行的道德信仰观念,可以随时随地影响与作用于人们日常的思想言行,成为人们修德养性的行动指南,人们可以据此来共同营造互相尊重,彼此爱护的宽容、和谐的社会形态。

对读书人而言,更是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尊道崇德”的信仰教育,因而能培养成具有“诚、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高尚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材。

正是因为在中国的古文化里有如此丰富而鲜明的道德依归的信仰内容,才成就了中国古人善良厚道的传统美德,也成就了中国古文化“以顺应天道为根基,以品德至上为灵魂”的博大精深的灿烂与辉煌,并曾出现过四十多年不用刑律,而国泰民安、和谐美好的社会形态!这就是信仰所产生的伟大的道德力量而形成伟大功德的表现了。

对于个人来说,有了真诚的信仰,就能逐渐累积而成强大的道德力量,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抑恶扬善,向着利人利物的善美方向前进;也会鞭策自己不断养成坚强、坚韧、不屈不挠的品格,逐步实现高修养、高学问、高素质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相反,如果没有信仰、没有道德依归、甚至没有最起码的道德观念,人的心怀就会变得越来越贪婪、狭隘、奸诈、狡猾、斤斤计较、自以为是,甚至变得极度自我、或极端脆弱、或极端蛮横而最终走上害人害己的道路!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已说过:“人若没有了道德观念,就会连禽兽都不如!”这样的判语,变成了今天这个世界数不尽的事实。

现代的社会,道德沦丧、贪腐成风,奸诈当道,造假渗毒等等,就是最残酷的证明!

有些青少年或随意轻生自杀、或恶意泄愤杀人、更有甚者竟买凶弑父!这种种丑行、恶行,竟似有燎原之势。真是可悲、可叹、可耻、可恨!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从小缺失家庭的最基本的道德教养,在学校里也缺乏了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更没有代表着人类的道德依归的信仰教育课!以致使这些人降格退回到动物那种贪婪残暴的兽性本能中去,有些人甚至连禽兽都不如!

如果谁愿意不附加任何感情色彩去细心观察了解社会的现状,首先从自己所熟悉的亲人、朋友、同事开始,就不难发现——

不少父母把自己疯狂的物欲思想、疯狂的争名逐利思想,更疯狂地灌输给自己的年幼子女,一心只想自己的子女长大后能出人头地、能赚更多的钱,还美其名曰“望子成龙”或“一切都是为了他(她)好!”因此不管安排自己的子女学什么,都必须要其顺着争名争利的方向前进,稍不如意,则千方百计使尽威逼利诱的手段,施加巨大的压力,务必使其依照父母设定的道路行走。

身处这样的家庭,年幼的孩子非但不能从父母及长辈的身上学到一点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大自然的道德观念,相反被强行压向极度自私自利的唯我独尊的丑恶的路上去。慢慢,就会失去对父母、对家庭的依恋,而滋生反叛的情绪,当其极度自我的思绪发展到顶点,就会走上轻生或杀人的邪路。

不幸的孩子啊,在家里已从小被一步一步逼上只求名利而逐步丧失道德和理智的邪路,到了学校更是被推进了“你死我活,唯我独尊!只讲分数,不讲道德、道义”的“压力锅”里。行文至此,无意中留意到电视机里正播着中国目前轰轰烈烈的高考新闻,忽然一个考场一幅高高挂在墙上的大标语吸引了我的注意:“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我的脑海突然“嗡”的一声,仿佛被一重物狠狠地“干掉”了一下,心内挺沉重的,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感受!我想,这些标语起码代表了教育方的意向与要求吧!不然,怎能挂在考场上?如果是为了给考生励志,大可选择些适合读书人成长的有点书香味的用语,如“提高一分,感动千人”;“提高一分,给力万钧”;“提高一分,折桂十分”等。为何偏要选择这种充满血腥暴力意味的“丛林规则式”的用语来荼毒还未成年的心灵呢?

在这样毫无道德可言的内外煎逼的环境里成长的人,能祈求他拥有正常的善良的做人观念吗?既然不正常,就会非常了!

这样的状况,已延续三、四十年了!所以,社会上种种丑行、恶行,早已不是偶然突发的事件了,它随时随地会发生于你、我、他的身边或身上!

白岩松列举的数字,作了同样深刻的回答——近十一亿人没有信仰!只有一亿人说自己有信仰。但那是有道德依归的信仰吗?请平静地想一想,在那么多没有道德依归的人群里,会出现什么呢?

在三十八年前,当我受到政治迫害后,已不得不去面对与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把盘古揭示的做人宗旨和处世待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
——以仁慈善良为基本,以坦率友爱为胸怀。言之以理,待之以礼,动之以情,行之以果!

 

摘自:盘古文化论坛

  • 分享到: